2)第八十二章 讲道理的隋人!_大隋嫡长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难以开采,加上在发现可以制造火药后,直接成了王朝管制之物。故而,推广硝石造冰法,本就不可能。

  在皇帝杨坚寿辰那天,于宫舍内,皇孙杨昭,用了一处“大变活冰”,可是将人看得一愣一愣。当二圣问起缘由时,杨昭果断将“化学”推了出来,便于未来完善工学理论体系。

  说到城外学院,近大半月来,理工学院逐渐步入正轨,二圣不出意外的推出经验更丰富之官员,往学院派遣,以协助小舅萧瑀办学,顺势将理工学院完全皇家化后,本能闲下来的杨昭,却没有闲下来!

  别看他动动嘴,动动手,表表孝意,大隋现在的皇帝和未来皇帝,都能帮他打工。但对比于繁华盛世,即便是眼下的大隋,依旧如同瘦成皮包骨的乞丐,至于更前的汉末乱世,两晋之乱,杨昭甚至不敢想象,广泛的底层百姓,是如何坚持活下来的?

  他想在有生之年,努力活到一百岁,希望看到生活于华夏的无数隋人,都能吃饱肚子,一家人有衣服穿,不用外出穿一条裤子,希望看到田野里,能长满粗壮的庄稼,山野之间,道路更为拓宽一些,希望看到大隋的船只能在海上远航,走向世界,与诸国做生意,让大隋成为真正的天邦上国,万国朝拜……

  没有基础学科为框架,没有优秀士人为辅导,没有强大的军队,没有技术上的进步领先,种种刚需下,若是不去实现,很难做到这些!

  杨昭深刻明白,他要做、他能做的事,太多了!

  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

  为此,皇祖父杨坚的寿辰后,杨昭除去经常回晋王府家里,看望母亲萧氏,陪着弟弟玩耍,且每日抽时间去李靖家中请教兵法外,他甚至没有出过城。

  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崇德馆与百草园之间渡过,并努力通过观察,以隋人能理解的方式,将记忆力深深印刻的《数学》《物理》《化学》三本书,注解书写下来。

  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句话世代保熟!

  特别是数学的应用!

  崇德馆们的栋梁们,每日下午,都成了杨昭的实验对象。比如让一年来,长高长壮的李建成,联合杨元庆等人,帮他测量一些高度长度,以便推理公式。长孙无忌,赵集等人,则主记录。

  因年纪小,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强,长孙无忌等人,不仅是杨昭助手,还是第一批接受数字符号教育的受众。特别是相似三角形测量树高,让栋梁们对数学兴趣大增,更对于皇孙杨昭,能够有这样的发现,惊为天人。

  一晃到达八月初,八月是个收获集结。

  关中地区试种的棉花,已经开始采摘。等晾晒去除外面的棉花后,留下的棉籽,将成为下一年耕种的关键。

  月中朝议上,当侍从按照皇帝杨坚要求,将一筐洁白棉花带入大兴殿时,嘈杂的群臣们,全都安静下来,来到箩筐前,爱不释手。

  “天佑大隋,以此白锦,将来必能减少百姓受冻!陛下圣明!”

  高熲口呼之后,群臣一道三呼“圣明”。

  而于同日间,一行上百人的突厥使团,进入到了京兆郡。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