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八章 请皇祖父驾犁!_大隋嫡长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商贾去寻找棉花。

  听杨昭问起,栋梁们当即交头接耳起来。

  杨元庆率先起身,先是斜视了一眼后面的赵集,然后向杨昭一礼,如同一只骄傲的小公鸡,大声道:“大王,元庆有奏!”

  见杨昭颔首后,杨元庆直着身子,故意将声音放大了几个分贝:“在大王的英明安排下,元庆当日就拿着大王给我的图纸,回到家中,给我祖父看了!

  我祖父知道这件事后,特别让我阿爷,还有几个叔父,联系我杨氏门下的商贾,以最快速度,问问看有没有人认识……就在昨日前,终于有了消息,按他行商所言,大王的白锦,在那什么善的地方有见过。

  那行商本自行收集的有一些,呶,就是这样子的,请大王过目,不知是不是大王所需的白锦!”

  杨元庆说话间,一双胖手从书包里取出了一个小袋子,这次栋梁中,竟无一人能与他争锋,遂连行走的动作,都很是风骚,来到杨昭面前递去后,拽拽地回到了座位上。

  杨昭暗自感叹,没想到杨元庆这次脑袋转得也快,借势借得快,将其祖父高颎给安排了,在这杨氏一家之主的开口下,效率可真高!

  但如此一来,这棉花之事,必然老早传到二圣耳中,成不了惊喜。小包里的东西,若真的是棉花,说不定高颎已经拿着给二圣看了。

  虽说有可能被高家摘了果子,功劳淡了些,杨昭内心的郁闷仅是一闪而逝。如几月前念想谋略那般,他年纪劣势下,以依靠栋梁们背靠的家族关系行事,本就是初衷之一,让大家喝喝汤没什么,棉花这种御寒之物只能发掘推广开来,最终得惠的可是无数黔首百姓。

  他杨昭这个始作俑者,二圣洞察内情,赏赐必然少不了!

  何况,在各家各户参与下,于此有了无形的利益纽带,联系才会更紧密……

  杨昭渐渐将注意力放在了手中的布袋上,小手微微有些颤抖,里面真会是他熟悉的棉花吗?

  ……

  “大王,您要东西,下官都带来了!其中一个老旧件,一个经过多次改造的新物件,功效大大得到提升!

  按照大王要求,此中宝物,下官暂时未有告诉任何人,即便是匠工,也全部保密!

  但请恕下官直言,大王真乃天才也!

  前番大王发明之躺椅,而今已经风靡京师,更别说水车之物,造福天下,以眼前之物拿出,大王若是普通人,以前后功绩,封侯都不成问题!”

  杨昭满心舒畅的从崇德馆回宫,刚路过百草园,早早等待在这里的云定兴,便满脸献媚的迎了上来。

  杨昭来到牛车边,望了眼车里放置的两根辕犁,心中又一块石头,再度落下。

  谢天谢地,经过数月实践,在几十次的尝试下,他让匠工改造的曲辕犁,终于有了能使用的曲辕犁!

  曲辕犁的制造,这里面最重要的便是材料,事关钢铁冶炼技术发展。

  杨昭之前还有些担心制造曲辕犁所需的铁制品,难以承受相应对等要求,但在匠工的打造下,他发现自己多虑了。

  华夏有三大冶炼技术,分别为青铜冶铸,铸铁,铸钢。而在南北朝时,綦毋怀文就已经发明了灌钢法,像现在的大隋工坊制造,莫不在使用。冶炼技术的发展,势必将对农具产生划时代的影响,这也是为何在隋亡百年间,像曲辕犁等一应农具,借机孕育而生,由此促进农业耕作。

  半个时辰后,杨坚和独孤伽罗,即被杨昭请到了百草园。

  在让匠工把两个辕犁放下后,杨昭一脸神秘的拉着二圣到了旁边,指着左面的曲辕犁道:“皇祖父,皇祖母您们看,这是孙儿与匠工合计后,建造的新犁,想请您们试试功效!”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