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邵氏清水湾片场_娱乐大亨传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潘樱紫一边驾驶着她那辆福特小轿车,带着梁锦灵去邵氏清水湾片场,一边在路上跟梁锦灵讲解邵氏电影公司。

  邵氏清水湾片场位于清水湾半岛,半岛上都是荒山野岭,整个半岛包围着东面前后两个海湾即清水湾(海湾)和大庙湾,西边是佛堂洲岛和将军澳水域,清水湾半岛将东面的牛尾海与西面的将军澳水域分隔。

  后世清水湾半岛与佛堂洲岛之间的将军澳堆填区,还没有堆填出来,还是一遍大海(将军澳水域),后世坐落在将军澳堆填区,邻近清水湾邵氏片场的无线电视城片场,还没个影子呢,无线电视台也没有搬来将军澳堆填区,还在广播道。

  清水湾半岛南边是佛堂角(小半岛),佛堂角隔着佛堂门(水道)对面是东龙岛,东龙岛是荒岛,被台风刮得连树都没有一根。佛堂角和东龙岛上面有明清时期留下来的炮台,这里的炮台16世纪-19世纪都曾经跟西班牙、荷兰、英国的舰队大战过。

  清水湾半岛向西北远望就是九龙半岛,向西远望是维多利亚港,向西南远望就是香港岛,北面连接着的新界西贡和清水湾郊野公园。清水湾半岛的荒山每年夏天为维多利亚港挡住了十级台风,也导zhì山上不适宜人居住,受台风影响清水湾半岛的港口也不堪用。

  1957年,当时在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的邵仁枚与邵奕夫回港,着手在香港发展制片业务。当时的邵奕夫为打开市场缺口,倾向发展拍摄大型题材电影,但苦于没有自己的片场,一直不得不租用“坚成片场”。

  而当时香港乃至东南亚最大的电影公司、由陆运涛掌舵的“国泰机构”旗下的“国际影片发行公司”和李祖永的“永华片场”(后来嘉禾被租用,改名叫斧山道片场,1998年被李家卖给香港政府,盖起商品房了)已合并为“电影懋业公司”,并引入当时先进的彩色电影摄制技术拍片及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模式进行片厂管理,风头一时无两。于是,邵奕夫计划筹建邵氏影城。

  随后,邵奕夫开展主持电影制zuò的第一个大动作,斥数百万巨资买下清水湾一块65万平呎的地皮,开山填海,兴建邵氏影城。邵奕夫初到香港就大兴土木、挥金如土,大刀阔斧的豪爽做派,让当时香港的电影人也为止咋舌。针对“电懋”的优势,曾经在新加坡游乐场工作过的邵奕夫的对策是典型的游乐场思维。他提出,邵氏必须要“大”:建大厂、拍大片、挣大钱。

  1958年,邵奕夫宣布成立邵氏电影公司,当时清水湾片场已经建成四座摄影棚。由于时装片无法拍大,邵奕夫就拍古装片。1959年的《江山美人》,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维下出厂的。

  1961年12月6日,邵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