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475 章 守岁的传说和“关财门”_大明末代土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以为我不知道啊,可是劝不住啊,那个二爷好像不太高兴,说是大过年的,哪有在别人家做客的道理,硬是带着方土司走了。”

  柳颜冰也还是有些愤愤不平地说道,看来是受了点委屈了,便对着杨云滇撒娇道。

  “好了,好了,知道你受委屈了,等下补偿你,回去就回去吧,这些个大家族,贵族老爷们,就是规矩多,不像是我们这样草根出身的,啥也不在乎。”

  杨云滇笑了笑,然后就继续坐在客厅里,准备再坐几分钟就闪人了,至于守岁,他也没有那个习惯。

  “山长,要不要吃个烤饵块?可好吃了。”

  就在这时,张婉枫跑到他面前,递给他一片饵块,这饵块可不一般,在炭火上烤熟之后,涂上本地出产的腐乳,吃起来特别的香,味道好极了。

  “好,好,这东西好吃,但是就是燥热,容易上火,可要注意,不然出生病了,可就麻烦了。”

  杨云滇一边接过了饵块,一边告诫孩子们,不要吃太多,小心上火,那就不妙了。

  “好的,山长,我知道了,我们会注意的。”

  张婉枫笑嘻嘻地将饵块交给杨云滇,然后开心地离开了,仿佛杨云滇的话语根本没说一样,因为孩子们都是在不停地吃着。

  想想也正常,孩子们哪有不馋嘴的,有吃的东西,肯定是不会放过的,能吃多少吃多少,不能吃也要吃,直到塞不下为止哦。

  “除夕”这一名词最早出自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一书,具有很悠久的历史。

  还有有传说,在古代有一只恶兽——夕,每每到了除夕这天,它就出来伤人,后来人们知道它害怕红色和响声,为了防止“夕”来袭,人们就燃放爆竹并在门前挂红色布条。

  后来,虽然时代变迁,朝代更迭,人们也渐渐觉得春节前一天的守岁必不可少,而除夕也慢慢变得重要起来。

  凌晨已经到了,孩子们有些在听评书,有些在吃东西,还有些已经在玩起了最近在义学里面风靡一时的扑克牌游戏,玩的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看来孩子们是要坚持着守岁这个传统不放了,只是不知道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在大明朝,关于守岁有着三个传说,每一个都深入人心,让大家深信不疑,因此流传的很广。

  第一种是玉皇大帝的女儿爱上了给人家烧火做饭的人间穷小子,最后,玉皇给穷小子封了个灶王的位置。

  灶王奶奶知道人间疾苦,就从天上带好多吃穿用品给穷苦百姓。所以在除夕夜,人们会迎接灶王奶奶,因为她会给我们带来好多好吃的。

  第二种是“熬年”,在远古洪荒时期,有一位叫“年”的怪兽,每到大年三十就伤害人和动物,破坏田园。人们就在这天不睡觉,互相喝酒壮胆直到第二天。

  第三种就是‘守祟’。也就是这年三十这晚上不睡觉,一直坚持到天亮,这和后世一家人守着看春节联欢晚会是一样,边吃吃着年夜饭边看电视边守岁。

  明朝的情节和另一个时空的后世的人们也差不多,百姓先是在除夕夜和家人们一起吃年夜饭,主食一般有年糕、饺子,菜肴则有鱼、肉、鸡等,但是鱼是只做不吃,这象征着年年有余,要是吃了可就不吉利了。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