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136 章 大明朝的师生送礼学问_大明末代土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隙,水可以直接流下去。

  然后流到暗沟里,通过暗沟流到水池的出口处,至于木条地板会被水泡坏这个没啥的,坏了就换呗。

  其他的东西这个世界没有,木板可是要多少有多少啊,绝不差木板。

  “公子,这是要建个什么东西啊。”

  岩光一些不解地说道,他看着就觉得奇怪,公子这是要建个什么东西啊?

  尤其是那个瓦,竟然还是彩色的,不过倒是真方便,一个小房间,这一下下就弄好了,可真是不容易。

  建好了洗浴间,杨云滇又开始让大家再建盖一个平顶房,这是要用来装太阳能的。

  等天亮了,杨云滇教授了大家该如何贴瓷砖,如何装扮洗浴间,然后就出门去了,将这里给大家留下折腾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必须要去县学了,今天是赵撰先生的最后一课了,明天赵先生就要去贵州石阡府龙泉县赴任去了。

  在华夏的古代社会,师生关系如同父子,具有特殊的关系,有些人便利用这种关系搞交际,与官场中的有权势者结交。

  因此,很多人虽然没有学业上的授受关系,却拜认为师,自称门生,执弟子礼,借助其权力求得政治前途的发展。

  这种风气在明清的官场尤为兴盛,以致老师也因此出现了多种名目的叫法。

  亲自授业者,称为授业师;本科主考官,称为座师;对选荐自己试卷的本房同考官,称为房师。

  还有所谓保举师,是指下级官吏被保举晋升,于是把保举他的官员加以“夫子”之称谓,而尊为师。

  而赵撰可是自己的授业师,可是真真正正的老师,因此就由不得杨云滇不重视。

  因此杨云滇专门准备了一款后世自己老家那个县的凤羽砚台,这是一款喜上眉梢砚台,上面有梅花和喜鹊的造型,看起来很是喜庆。

  凤羽砚产自云南省洱源县凤羽镇,具有悠久的加工生产历史,自元末明初开始生产。

  凤羽砚台具有易于磨墨,光泽深沉,涵养水分,砚盖凝珠,有墨不腐,磨出墨汁流利铮亮等优点。

  曾被《中国书画报》作为名砚介绍,是云南十大非遗技艺之一。

  杨云滇专门准备的这个礼物也算是应景,这赵撰可是个清官,为人忠直,可不像是朱国昌那样的贪官,假道学。

  在这个明末时期,不少举子们闻得自己考中之后,便忙于拜认座师、房师。

  很多的趋炎附势之徒对于保举师尤为礼敬,因为这些都是用得着的人,还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因此,凡“平时也,年节也,师及其父母妻妾子女之庆吊各事也,无不有所献”,而保举师也安然受之。

  更有拜门师一说,这个更是流行,也是拉帮结派的好工具,说的是有的人以某官为当朝显宦,认为用得着,就上杆子去巴结。

  虽与其本人不认识,也不论其行辈年龄,便请人介绍,然后拿着礼物去拜谒,见面称呼老师,连连磕头,自称弟子。

  对于这些不正之风,杨云滇是不屑的,也是看不起的,既然如此,他自己就绝对不会做了。

  “杨云滇,你怎么才来了啊?教谕大人在等着你呢,叫你到了就赶紧去他那里一下。”

  杨云滇刚到县学门口,就见到在门口等他的赵四里,大老远就对着他喊道。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