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章 三章合一_大国制造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希望。

  没想到何熙这天一大早就等在了他的门口,见了他就笑眯眯地说:“张处长,我可是不辱使命,跟山中寿喜已经谈好了,一年一百名,您可给我留好了。”

  张千山是真讶异:“就这么答应了?你要交多少学费?”

  这显然还是我们的没有走出去,一是担忧外汇少,二是总觉得得付钱,不可能免费教你。

  何熙就说:“只有来回路费,还有每个月我会给学生提供二十块钱的工资,其他的都是大工来付。你不要觉得我们去学习技术是沾光的,你得想想,我们这也是免费的劳动力啊。”

  何熙这个说法,倒是让张千山打开了思路:“那倒是,只是他们还能缺人吗?”

  这就是对发达国家有着太大的滤镜了,总觉得人家什么都先进,什么都不缺,但实际并非如此:“正经的熟练工现在肯定不缺。不过他们经济高度发达,社会保障福利待遇也好,所以人工特别贵。免费的学徒工肯定是缺的。”

  张千山点点头:“这一届已经毕业了,等你合同签完,正好是高三实习期,到时候就可以挑选人。不过太好的轮不到你,各大厂子每年也要挑人的。一般的倒是可以,现在没那么多岗位,很多毕业就回家成了待业青年。”

  这是实际情况,那会儿进工厂只有三条路,一个是毕业分配,一个是社会招工,一个是父母退休顶替。

  但工厂就这么大,不可能年年扩张,退休的一年也就那么多,所以除了特别优秀的,家里有门路的,很多人都没工作。

  要不一说改开,不少人开始做小买卖呢!这里面拿铁饭碗的人很少,都是待业青年没办法了。

  所以何熙的要求张千山其实还挺愿意答应的。

  何熙点点头:“这个我明白,但是我也不是什么人都要的。万一去了樱花国不回来咋办?我有限制条件,要签合同的。”

  张千山也不是不知道这种情况,一听就问:“什么?”

  何熙说:“还没想好,不过还有时间,现在大体的思路就是将出国培训量化,这个机会值多少钱,如果不回来就要赔偿之类的。”

  这倒是个办法,不过他也说了:“这个弄不好挺麻烦,你再仔细想想吧。”

  这事儿就算暂且敲定了。

  不过张千山作为省机械厅的官员,对于要落户南河的生产线,自然是关心又谨慎。

  他提醒了何熙一句:“第一批人要到明年春天下学期才可以实习,等着回来就到了明年夏天了,你的发动机厂三个月完工,半年投产,他们可赶不上用。我这几天倒是接到不少电话。”

  何熙就问:“是吗?”

  张千山说:“省里不少企业想跟你合作,他们都有熟练工人,你出技术和生产线,他们参与生产,就跟海州零配件厂似的,两不耽误。你可以考虑一下。”

  何熙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