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四百八十二章 奇诡的武英殿_奋斗在新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太后逼到拿宝玺制气,使他们集体的荣光,近几十年来,何曾有过更能展现士人风骨的时刻?足以载入史册重重写上一笔!而他们的大名将与先贤同列,对了,回头要制作一个大谏议题名录!

  另一方面。若宝玺真出问题却又美中不足了…

  又等了半个时辰,内监重新将金屏摆上,在珠帘后,太后再次登上宝座。

  彭阁老心知时间紧迫或许是好事,礼毕后便出列为自己的“言辞不当”连连谢罪,此时他可不敢再说什么撑场面的话了。万一太后又发怒走了,那真是有理也说不清了。

  随即语音一转,彭阁老旧话重提道:“宝玺乃国之重器。万万不可轻忽。奏请圣主将宝玺收回宫中。检校右佥都御使李佑逾越妄言,致使宝玺离宫,请贬云南为驿丞!”

  还是要按老惯例。正常情况下为了君臣媾合,“带头大哥”必须赐给他求仁得仁的光荣…谁也不能指责公报私仇。

  彭阁老可以断定,如果他不如此奏请。只怕依照某些事先拟好的剧本,李佑将会上前请罪,而且必将言辞巧妙新颖,既令人深思又感人肺腑,还具备深刻的道理。以李佑的口才,做到这点并不难。

  然后圣明的慈圣皇太后受到触动,幡然悔悟,而归德长公主也出面大力斡旋。最后君臣和解,皆大欢喜。

  这个过程看起来将是非常圆滑顺畅、合情合理、水到渠成的。想必提前精心准备的剧本,不会让任何人看出破绽。

  所以彭阁老要抢先奏请对李佑从重处分,阻断了李佑深情自白的表演机会。

  即使后面李佑站出来继续演出,有自己的奏请处分先入为主,李佑的深情表演效果的就差了很多,很多后续动作将会显得生硬艰涩。再说自己也不是吃素的,掌握住了主动权。见招使招,继续逼出破绽并不难。

  众人印象里,太后对李佑是痛恨到咬牙切齿的,若当朝大学士为了让太后先消气,提供了一个重重处置李佑的方案。而且这个方案是符合传统观惯例,不会引起群臣逆反。那么太后理所当然是马上准奏的,不会有任何犹豫。

  如果太后突然转向一百八十度突然原谅了李佑,那才是奇哉怪也,惹人深思了。

  彭阁老打岔的目的便是如此,殿中总有些精明人的,怎能看不出端倪?正如前文所言,在这个地方取信于人,证据并不重要,但须得有痕迹。如果李佑与太后之间斧凿痕迹太重,岂能瞒过众目睽睽?

  而且作为入阁十几年的大学士,彭阁老对帝王心思自有心得。如同钱太后这般近似于帝王的人,行事规律异于通常。

  就拿就下台阶来说,常人或许有个台阶就肯下,脸面不要就不要了。但对于称孤道寡的帝王,君威不仅仅是脸面,还是代表着权力,万万不可失,台阶不但要有,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