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后的明军_明末不求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军赶到徐州会战战场的时间,不算太快。但是对于这样一支派系众多、内部矛盾简直是层出不穷的军队来讲,能够在会战结束前出现,就已经算是马士英的超常发挥了。

  实际上若不是多尔衮派了数千清军,作为南明大军的向导,如果不是这群清兵的百般催促和他们自发地先行进军,或许直到现在,明军还赖在吕梁洪一带的阵地那里一动不动,直到战争结束为止。

  明军还留下了一万多人守卫船队停泊的吕梁洪南面阵地,大部分的水手船夫都留在了这里。至于野战兵力,高谦、刘良佐、黄得功三镇军阀,以及浙勇和山东镇,总计五万人的部队都在清军裹挟之下北进冲入战场右翼。

  大部分明军士卒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事都毫无准备,马士英从清军口中听到的一切情报,都表明着顺军的不堪一击。

  就连高谦这样善于观察风向的高明投机派,都显出了对于宏大战场的陌生感。明军严重缺乏优秀的探骑和夜不收,但比较这里,区区数里的距离,顺军也没有派多少兵马截杀明军游骑,阻止南明诸将去了解战场具体形势变化的,其实只有他们自己的主观意识而已。

  刘良佐是这中间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在军营里喝得酩酊大醉,放任军队肆意行动,毫无约束和组织的努力和想法。

  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战就在眼前,刘良佐的目光却只能看到清军送来的大批金银财宝。他因酒醉满脸通红,沉迷在数以百万计的巨额“岁贡”中,大言不惭:

  “北廷大兵既已破闯寇,我辈只要安然坐营中,静观八旗兵扫平贼寇,而后收取齐鲁罢了。”

  他的兄弟刘良臣在大凌河之战明军战败时,便已经跟随祖大寿投降了清廷,隶属汉军镶黄旗中。

  为了拉拢南明,多尔衮专门将刘良臣派至吕梁洪拉拢江北军阀们。在刘良臣的口中,大清军当然不出意外,已经在徐州战场上占尽巨大优势,全胜只在咫尺之间。

  刘良臣对他那狂醉中的兄弟刘良佐,劝言道:

  “大清的八旗军无敌于天下,闯贼怎堪一击?明军若是现在还不出动,不和大清平分灭闯之功,将来又怎么有筹码去分割山东呢?

  我大明欲中兴,还是需要自强啊!诸将岂不知北宋郭药师之事?事事全赖他人,即便大清如金太祖一般善待明朝,也难保后代子孙不会对南朝心生歹意。”

  刘良臣明明已经是大清汉军镶黄旗旗人,受封三等轻车都尉,完完全全已经是大清臣子。可是劝说南明群臣诸将的时候,居然犹自以明人自居,处处晓以利害,实际上则是以清军之强恐吓明军,又以顺军之弱引诱官兵。

  他放言道:“我听闻李来亨拷掠天下,闯贼藏银亿万不止。仅仅徐州一城之中,便有白银七千万两之多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