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三章 长安议_明末不求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国公抵潼关以后,我军军心振作,士卒用命,都没有付出多少伤亡,就打退了清军十几次攻城行动,战捷至此,复有何忧虑?”

  高一功回答说:“诸将久历戎行,都有知兵之称。应该看得出来吴三桂退兵在即,自古兵法所说,敌前退兵是犯了兵家大忌。我想诸将心里,一定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咬住清军退兵的尾巴,一路追击吧?”

  李玮群、马进忠、高汝利等人,皆默默承认了高一功说的话。

  站在高一功身后的李过旧部马重禧则说:“自潼关至长安、富平,路途尚远。沿途又早就遭到清军反复剿洗,近乎于是一片白地。国公担心的是,我军冒然出关,暴师野外,很可能会给了清军杀一击回马枪的机会。”

  李玮群不以为然:“清军此时久攻部下潼关关城,军队一定是疲惫至极,哪里还有回马枪的机会?”

  高一功则说:

  “吴三桂是关宁宿将,多铎也是满洲数一数二的名将,不能低估他们的军事才具。我军兵力有限,即便纵兵出关追击,打败了吴三桂,因为渭南一地被清军剿洗成为废墟白地,,大顺还是很难用我们这么少的兵力控制长安一带。

  就结果来说,纵兵追击,或许能够斩获一定战果,可是还是根本上改变西北敌我两军相对峙的局面。

  万一出现意外,被吴三桂寻找到我军的空隙施展反击,这时候我军轻于一动,他正好乘虚而入,恐将影响到晋王夹河之役的大局。”

  李玮群不知道该说高国公是慎重还是畏敌好,他认为高一功虽然善于防守作战,但是在进攻方面实在失之保守,太不积极!

  只不过李玮群地位不能和高一功相比,他被马进忠拽了一把袖子后,就重新退了下去。

  就在诸将商议军机之事的同时,潼关关城外的清军已经收拢了兵力,从攻城一线上退了下来。

  潼关高耸雄峙的城墙之下,在那些顺军增筑的密集炮台和深深壕沟之下,清军不得不丢弃无数尸体和攻城器械。

  甚至因为炮战过于激烈,清军不少红夷大炮在反复发射以后,居然就跟明军常用的火炮般,在阵前炸膛。

  吴三桂下令攻城兵马丢弃那些炸膛的废炮,高一功知道以后,马上就派李玮群和马进忠率部出城——目的不在于追击敌人,而是趁敌人撤退之际,将这些废炮拖回城中。

  炸膛的火炮不管是修复,还是融化后铸造,都非常费时费力。

  但湖广方面,去年耿应衢在襄阳和武昌,就已经投资了使用水力锻锤的工坊。高一功估计到了现在,湖广采用水力锻锤等形式技术的工场,数量应该已经很多。

  原来被认为重铸也很费时费力的废炮,如果是拖到水力工场中进行重铸,就就可以节约下来大量时间和花费。说不定重铸后的新炮,甚至还能赶上夹河决战呢。

  关城外积雪盈尺,守军士卒左歪一步右歪一步地冲出城去,将清军弃置在城下的毁坏大炮一一拖回城中。

  李玮群和马进忠二人带着一小队骑兵,驻足在潼关西面,小心翼翼地观望着清军的退兵。

  李玮群说:“看来吴三桂真的要退兵了。”

  马进忠则认为:“这不好说。退兵、退兵,退去长安和富平是退兵,退去华阴的清军大营,也是退兵,但这两者相差就很大了。”

  马进忠说:“李将军,吴三桂如果退去华阴,我们就还是要小心潼关防务才是。”

  李玮群一扯缰绳,调转马头,冷哼道:“经过这几番交手,东虏还算得上是一个劲敌,吴三桂就没有什么好说的。我只恨手头兵力不足,若敌我军数相当,这个伪义王现在早已被我械送开封了。”

  马进忠大笑道:“没有办法,大军皆在河上。黄河,始终黄河上的决战,才是一场真正要紧的大战。”

  李玮群一撇嘴巴:“西北空虚,晋王多派两万人给我们,现在长安早已光复。”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