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四章 战火重燃_抗战之军工元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上......

  但卫立煌部进入苏区以后大肆捕杀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的消息却令李卫华大惊失色,由于后世宣传的影响,李卫华一直以为卫立煌是“亲共”的,殊不知那是历史上他在“西安事变”与后来的抗战中见识到中国**人的宽广胸怀与大公无私之后才转变过来的,在此之前卫立煌或许是将中国**看成了苏联分裂中国的工具,**极为坚决,死在他屠刀下的党员群众数以万计......

  本来谭震林即便不能与卫立煌正面对抗,但靠着用熟了的游击战术,一样能令卫立煌焦头烂额,然而卫立煌如此残酷的手段却让李卫华有些投鼠忌器起来,万一游击战进一步激怒了卫立煌,令他做出更加过分的事情来,那该怎么办?将乡亲们撤进山里是个办法,但以卫立煌老成持重的用兵风格,肯定会在苏区逗留很久,到时候本就元气未复的苏区经济民生必然再遭重创,不说别的,光是一季的粮食缺口,就足以令几十万革命群众死于饥荒......

  “不行,一定得将他引走!”,李卫华不禁心急如焚,但卫立煌用兵一向很有主见,只要他认为是错误的,即使是老蒋的命令他也常常顶回去,所以红十五军光是北上还不行,得打大仗,打能够动摇老蒋统治根基的大仗,才能逼迫他强令卫立煌北上救援,甚至因其抗命而撤了他的职。

  1935年6月12日,红十五军主力以及非战斗人员共计十五万人东出浙江开化县,自此才真正开始了被后世史家称为“东路长征”的铁血征途。离开之前,考虑到谭震林军事才能未必够用,李卫华经中央批准,任命叶飞为闽赣浙粤皖军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还将位于闽浙赣三省交会处的兵工厂留给了苏区,虽然骨干与一些设备被李卫华带走,使得兵工厂基本失去了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但仅靠留下的生产线,也有相当可观的军工制造能力。

  而且,留下的干部工人之中虽然没有几个专家(只有刘海这个年老体弱的主动留下了。),但他们却通过“依葫芦画瓢”不断新建生产线的办法持续地扩大着兵工厂的产能,到抗战全面爆发时这座“闽赣浙粤皖边区兵工厂”已经具备了月产300万发枪弹、手榴弹八千颗、爆破筒一千支、枪榴弹五百枚、冲锋枪九百支、地雷一万多颗的能力,并能够修理枪械和迫击炮、生产60mmm、82mm两种口径的迫击炮弹,为江南地区的抗战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在临行前,李卫华要求遭到进犯的苏区县进行坚决的坚壁清野,同时多布地雷,这样一来卫立煌部本就不快的行军速度就会变得愈发迟缓,在红十五军主力将其引走前能够祸害到的地域就会相对少得多。虽然这样做会令苏区东部诸县受到更大的伤害,但从整个苏区的全局来看,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被逼着硬起心肠做出这一决定的李卫华并没有意识到,他正是由此开始,逐渐具备了一个将军应有的觉悟......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