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文官集团内乱_穿越明朝成天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阵脚,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一个团体,外部的力量虽然可怕,但是更怕的是来自内部的分解。

  于是,一封封弹劾的奏章如雪片一般飞到了乾清宫中,这一次的弹劾不像之前一样,一群人瞄准一个人集中攻击。

  而是形成了大乱斗一样的场面,一个人上疏弹劾,另一个人便立即上疏自我辩解,还连带着弹劾对方的奏疏也一起送来。

  毫无疑问,这种时候是言官们的主战场,或许也是言官们最乐意看到的,一个言官主要的考核标准便是弹劾掉了几个大臣。

  弹劾掉的大臣数量越多,官越大,这个言官反而越出名。

  明初朱元璋设立言官,本是为了纠偏正邪,清涤污弊。可是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后,言官完全变成了党争的急先锋,一些掌权者剔除异己的工具。

  不辨忠奸,不问是非,只知一味投机,沽取直名!

  在大明,一个大臣遭到弹劾了,按惯例要第一时间上自辨疏,然后在家待罪,等待调查。

  大明能够身居高位的,那个没有遭过弹劾?一般这种时候只是走一个过场,不会影响到什么。

  所以,开始时很多官员虽然遭了弹劾,但是心中并没有把它当做什么要紧的事,不过是给自己放个假,在家休息几天而已。

  但是,这一次,几乎所有人都预估错了。

  朱由校让人调查的力度是空前的,而且还做了两手准备。

  这一天,内阁的偏房中,刚刚晋升为首辅的刘一璟,用完早膳,习惯性的拿起了邸报来看。

  只见上边记载的几乎全都是某某弹劾某某贪赃枉法,某某弹劾某某用非法手段侵吞他人田地。

  可以说,在如今的大明朝堂上,想要找到一个绝对干净的人,那比大海捞针都难,如果认真调查的话,绝对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这几天京城各种流言肆意,紧接着大批的朝臣开始互相攻讦弹劾,刘一璟心中便感到了隐隐的不安。

  但是他并没有轻举妄动,毕竟才刚刚晋升内阁首辅,许多事情还没有彻底搞清楚。

  在刘一璟看来,这一切不过是走个正常流程而已,即使之后朱由校调查的力度变的空前的强大,他也没有丝毫担心。

  在大明,想要彻底调查清楚一个案子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这次这么多官员同时接受调查呢。

  没有个一年半载的时间,根本想都不用想。

  如果真的拖延这么长时间,大明朝也不用蒙古和建奴来打了,自己就自行解散了。毕竟,这么庞大的一个帝国,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是非常繁琐和庞大的,这些都是需要人手的。

  这次看似力度空前强大的调查,最后只能虎头蛇尾,结果不了了之。

  可是当刘一璟看到这么多弹劾的内容几乎有一半都上了邸报时,彻底坐不住了。

  刘一璟拿起邸报,从回廊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