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六章风力引水车_穿越明朝成天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见这里正有大批的灶户盐丁们在忙碌着,由于此地日照时间长,多风且干燥,所以盐丁们全都是皮肤黝黑,嘴唇干裂。

  为了不让盐大量沾到衣服上,这里的很多盐丁们都光着上半身,漆黑瘦弱的身躯就这样暴露在烈日之下,条条肋骨清晰可见。

  当听说当今圣上来到了此地后,所以盐丁全都慌忙跪拜下来,由于不知朱由校究竟在那个方向出现,众多盐丁们只是杂乱的跪拜在哪里,不足的磕头。

  眼神充满了恐慌,还有对于生活没有希望的麻木。

  这就是朱由校来到这里后看到景象,让人忍不住鼻酸。

  “这就是朕治下的百姓?”

  声音低不可闻,只是这一句话却在朱由校的心里振聋发聩,久久不曾散去。

  呆立了好一会,朱由校才回过神来,赶忙让这些盐丁平身,然后对身旁的转运使说道。

  “你既是王爱卿亲点来此任职,就该当知晓此次盐业新政,其一目的便是要让这些穷苦灶户能够安居乐业。”

  “不光此处长芦盐场,凡是没有租聘出去,仍由朝廷管辖之下的盐场皆要如此。产盐量要增加,灶户盐丁们的生活也要得到改善。”

  “只有朝廷自己能够做好这些,其他承包了盐场的商人们才会效仿学习。这也是朕此次来这里的目的,你明白了吗?”

  朱由校这一次将话已经说的够明白了。

  对于朝里各部高官们朱由校可从来没有这样耐心的讲过,那些人精们,基本一个眼神就能读懂圣意。

  如果说之前对于陛下为何会突然到访沧县视察长芦盐场,这个转运使还有些疑惑,那么现在的他已经完全懂了,并且也看出了陛下对于此事的重视。

  “是,是,定当如此。”那转运使点头如捣蒜。

  仿佛是还不放心一般,朱由校想了想后继续说道。

  “此地干旱缺水,一定要保证灶户们的淡水供应。”

  “还有,朝廷的盐业新政也一定要贴出告示来,并且向灶户们讲解清楚,如若被朕发现有欺上瞒下,含糊其辞者,严惩不贷!”

  随着朱由校的一路训话,一众人一边向前走着,一边加深了生产盐的了解。

  盐在明朝之前很多都是运用煮盐法,自从永乐年间开始,盐业生产才开始慢慢运用晒盐法代替。当然,也仅限于临海地区这样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

  根据朱由校的观察和询问当地灶户得知,晒盐是一项劳动量大,并且极端艰苦的工作。根本不是之前想象当中,海滩上挖一些凝固,蒸发池就可以大批量生产盐这么简单。

  晒盐的大体流程是,将海水由坝外潮沟引入坝内储水沟,然后再将海水自高而低,经过干支水道送入蒸发池,卤水占比达到5--10度,浓缩至20度左右。然后注入结晶池,卤深达7厘米左右,这样才能晒出盐来。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