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28章 我们要在大沽口驻军 【求月票!】_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728)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大人,前面就是天津卫了*……”

  陆伊典低声的说道。

  “嗯*……”

  张准勒停战马,举着千里镜,仔细的观察天津卫的城墙。

  天津卫其实不是普通的城市,而是一座卫城,和鳌山卫、灵山卫等卫城是一样的,就是规模要更大一些罢了。天津卫拥有左中右三个卫,后来天津水师衙门,也设置在这里。全部的军户加起来,可能超过十万人。因此,天津卫是名副其实的战略要塞。

  既然是军事要塞,各责面的防御设施,自然是高标准严要求的。天津卫的城墙,要比一般的城镇都高出很多。部分的城墙,甚至超过了二十米。最矮的地方,也都在十五米以上。在城垛的后面,可以看到警惕的明军士兵。

  事实上,天津卫又是一座人口密集的城镇。除了十几万的军户之外,可能还有十几万的民户,加上往来的商旅,说不定有二三十万人。这样的人口规模,差不多赶得上登州城了。在鞑子到来以后,天津卫附近的很多民众,都逃入天津卫避难,导致城内的人口激增,各方面的问题和京师一样,都是非常突出的。

  天津卫的人口众多,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漕运和海运都经过这里。和德州、临清等地单纯的漕运不同,天津卫不但有漕运,还有海运。以前,一些海运的船只”可以直接从大沽口航行到天津卫”只是后来航道淤塞,才不得不在大沽口卸货。

  元朝的时候,天津卫的海运是非常繁忙的”每年都有几千万石的粮食,是从海上运输到京师附近的。元朝的造船能力很强,有文字记载的最高记录,是在三年的时间里,造船一千多艘,而且全部都是运输能力在三千石以上的大船。

  其实,明初的海运能力,同样是很强的。最大的海船,一次就可以运输上万石的粮食,这要比漕运快得多,效率也高得多。漕运一个月的运输量,甚至还不到十艘大海船的一次运输量。只是后来禁海政策推行,片板寸帆都不给下海,才完全的取消了海运”专一使用漕运。

  等到后来隆庆开海禁,明朝的航海技术已经相当的落后,大船的制造工艺渐渐的失传,一般的小船走海运,很容易出事”因此,海运就再也没有人提起了。如果现在有海运,京师也不会这么困窘了。

  张准观察天津卫的情况,自然是对天津卫动了心思。虎贲军在董家堡呆的时间,也差不多了,应该是时候换个落脚点了。这个落脚点”首选就是天津卫。原因很简单,虎贲军要是控制天津卫,那就等于是死死的摁住了京师”还摁住了辽东,一举两得。

  其实”从军事战略上来说,京师和天津卫的意义都是差不多的。两地都可以有效的控制北国。天津和北京不同的地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