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1章 造船!开始!_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天后,沈凌菲的船队到达,交割粮食和银子。

  总共是三千石的粮食,都从黑龙湾运到了浮山城,贮藏起来。三千石的粮食,就是接近六十万斤,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可以缓解一段时间的粮食危机了。当然,以后还要从江南购入大量的粮食。盛世黄金,乱世粮食,亘古不变的真理啊!

  根据沈凌菲手下的描述,他们在海上,并没有遇到杨生天的海盗船。那个黑铁头,不知道是隐藏在某个地方,还是已经退走。张准下令水军暂时撤退,继续在海岸线上布置哨兵。如果发现海盗的踪影,继续鸣枪示警。

  拿到了银子,张准第一时间,自然是划拨三成给薛知蝶,用来造船。黑铁头的出现,让张准痛下决心,要建造专门的战船。缴获的那艘海盗船,和两艘猪肚船,始终不能入张准的法眼……姓能还是太差了。

  他要有自己的特色战船!

  他要有自己的特色舰队!

  他要有自己的特色水师!

  于是,鹧鸪湾沿岸一带,就忙碌起来了。大量的银子倾泻出去,工人和材料,都迅速的聚集到这里。八月份算是比较悠闲的农闲时节,只要不是开垦荒地,很多军户都有空。为了赚取银子换取粮食,在稻谷丰收之前养活自己,前来干活的人很多。光是工人们每天耗费的粮食,就要几百斤。

  同时,崂山这边,也开始大量的砍伐木材。那些粗大的柞木、栗木、铁木、山楂木、松木、杉木什么的,全部都被砍下来了。只要是口径在碗口粗以上的,全部都砍。这是张准的原话。于是,各色各样的材料,都运送到鹧鸪湾,很快就堆积如山。

  张准本人,也在鹧鸪湾,和薛知蝶一起研讨战船的问题。

  造船,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很多。有很多原则姓的问题,要在正式开工之前,就全部确定下来。否则,以后是没有修改的机会的。张准需要确定的事情,有好几个。

  第一个,要确定战船的大小。

  大明朝最常用的两种船,一种是福船,一种是宝船。宝船的资料,已经失散,无法建造。现在能造的,只有福船。福船按照大小不同,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四号福船最小,大概是一百料。三号福船稍大,大概是二百料。二号福船更大,大概是三百料。一号福船是最大的,大概是五百料。

  【作者注:“料”是中国古代的造船单位,有的说是指使用木料的多少,有的说是指容积的多少,各有各的说法,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一种。西方和后世的船只,采用的是排水量的说法,一般用“吨”来表示。料和吨的转换,很是复杂,说法不一。大家看我的书,请按照1料=排水量1吨来理解吧。五百料就是排水量500吨左右。在古代,排水量500吨的船只,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