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84章 阅兵式……即将开始!_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人愿意干活,浮山城根本无法建设起来。

  其实,如果按照五亩田来计算,一年的收成,也就是七八石粮食,兑换成银子,也就是七八两左右。扣掉各种各样的成本,纯利润肯定不到五两银子。但是如果出来做工的话,每个月至少有七八钱的银子,一年累计下来,十两银子是差不多有的。又不需要什么成本,所有的工作还管饭。计算起来,的确是要比种田划算一些。因此,愿意出来做工的人还是不少的。做工的人多了,商业贸易自然就跟着兴旺起来了。

  这个中秋节,显然是在过去的一百年间,最丰盛的一个中秋节,最有希望的一个中秋节。眼看着还有一个多月,稻谷就要成熟了。丰收在即,民众们的心情,自然是相当的愉快。至于那些靠做工赚钱的人,也希望借这个节曰,买一点趁手的东西,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在节前的几天,浮山城的大街小巷,还有各个屯,已经有很多小孩子,抱着大大小小的月饼,美滋滋的啃着,提前过节了。这要是放在一年前,只有总旗、百户以上家庭的孩子,才有这样的专利,普通军户家里的孩子,只有看着别人吃的份。

  早上,浮山城举行盛大的群众集会。

  巳时整,张准出现在高台上。

  他出现在这个场合的主要目的,是全面的阐述浮山城未来的发展方向。浮山城未来的发展方向,归纳起来就是四句话,十二个字:“均田地,免徭役,兴华夏,建大同。”前面的六个字,基本上已经做到了。但是后面的六个字,还要继续努力。

  在今天的群众集会上,张准全面的阐述了什么叫做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其实,对于大同社会,张准还有很多的见解。只是,在现在的这个社会,他的见解,远远不如圣人的言语来的有力。与其发表自己的见解,还不如直接引用圣人的言论。于是,孔子的这段话,就华丽的出场了。只要是明朝的读书人,不可能不知道这段话。因为,这段话正是出自《礼记?礼云》,是天下士子的必读之书。

  “均田地!”

  “免徭役!”

  “兴华夏!”

  “建大同!”

  在张准的带领下,民众们不断的呼叫着口号。

  人声一浪接一浪,尽情的释放着内心的兴奋之情。通过张准的阐述,大家对浮山城的未来,都充满了信心。有人不断的琢磨着这十二个字的含义,希望能够从中理解到更多的意思。只不过,一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