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八章 款待_清末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平洋国际学会是一个成立于1925年的非官方、学术性的国际性民间组织。早前的中国分会由此时在中国已臭名昭彰的中国基督教青年会转化而来,后觉得教派色彩太过强烈,因而改头换面,把一干留学知名人士推了上来,最最知名的就是著名残疾人胡适,他是自神武二十年、即宋教仁被刺后被推选为中华分会的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的。

  在英美这种非中央集权制国家,非官方组织的实质就是官方组织,而官方组织的能量反而类似于中央集权制的非民间组织。以杨锐本身为例,他第三个总理任期时,政令已无法完全贯彻到府,但卸任后,只要策略得到,其影响力却能达到县。究其本质,还在于英美民间有孟尝君一类的大人物,他们对国家政策的干预能力远胜政府官员。

  因此,非官方组织在情报局眼里就是官方组织,而国际性学术组织,先不论学术与政治两者如何划分,就国际性本身,其实质就是英美世界体系的一部分,目的是让太平洋各国更好的融入由英美主导的世界体系;至于学术,无非是以早年留美生或教会学生为支点,通过他们的人脉和声望对本国政府施加影响,而他们为学会年会所提交的研究论文、研究成果,最终便于英美加强对太平洋诸国的了解和掌控,以稳固和加强现有世界体系。这便是学会要求各国会员保持一种类似于共产国际的超国家立场之原因。[注156]

  学者素来爱名,尤其是那些非理工、非实务,全靠一张嘴过活的嘴炮。加入太平洋国际学会不但能提高名望。还能********,这种狐假虎威的把戏对畏洋如虎的落后国家尤其有效。即便有人对其深痛欲绝,但考虑到嘴炮身后的洋枪洋炮、飞机军舰。心头的气也是忍了;而政府大员们,为防上邦惊诧,不得不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是整个国家的上等人,正因如此,才会让一些人无比怀念那个嘴炮横行且无敌的时代――民国。

  然而可惜的是:在此时的中日朝三国,乃至看似与三国疏离、实则心有所属的汨罗,嘴炮们的日子过的并不好,类似胡适这种只写出半部书的留美假博士。只能混迹于燕京、清华、圣约翰、南开、东南,这种教会学校或亲英美学校,而太平洋国际学会本身,虽有不少人参加它的年会,但根本不被礼部予以备案注册,在中华国内属于不合法组织。

  可这个‘不合法’只能阻止其在中华境内公开活动,实际上太平洋国际学会的会员们在国内常以学术交流为名聚会、仿造欧美组织一些俱乐部。其内有华人学者,也有洋人学者,来华学习的费正清是其中之一。但与丁文江所说不同的是:费正清只是学会的小角色,本次国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