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百三十八 潘家园的新面貌 十_全球收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夏代大玉钺拿出来。

  尽管它就是个薄薄的玉片,一端还被打制成斧头状,尾部还有两个穿绳子的小孔,其他再无任何修饰。

  尽管看上去很普通,但大家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王世襄更是惊呼,这块大玉钺已经脱离了实用器的范畴,尺寸又这么大,应该是王才能使用的东西!

  金玉良:“礼器,这是天朝文明的象征!”

  “这是镇宅之宝!”这话是周渤海是流着口水说的。

  就连对玉器外行的谢稚柳也说,这是不可多得之瑰宝!

  听了这么多人夸奖自家的宝藏,柳雨心里很高兴,还招呼大集赶紧喝点冰镇的汽水,千万别热坏了。

  她还说后边还有好东西,要脑子足够冷静。

  喝了冰镇的北冰洋汽水,大家稍稍凉快些,徐邦达要许四海趁他脑子清醒,赶紧把蔡襄的字拿出来。

  蔡襄的字拿出来,铺开了,所有人又不顾天热,全都围拢在桌子边上,盯着画心的字猛看。

  谢稚柳只看了一眼就说,这幅字的艺术成就很高,非一般人所能书。

  启功先生也说这幅字法度严谨,比划规矩,有很浓的唐风。

  徐邦达看到画心很整洁,还问许四海是不是拿回来从新装裱过了?

  “没错,刚拿回来时画面上有严重的污损,不得不清理下。”

  良久,最后的鉴定出来了,启功认为是才蔡襄的真迹,理由是北宋书风,以蔡襄欧阳修为一派,有继承而无发展。

  以苏黄为一派,不肯接受旧时牢笼,大出新意而不违古法。

  二蔡(指蔡京蔡汴兄弟)米芾为另一宗,体势在开张中有聚散,用笔在遒劲中见姿媚。

  从这幅字可以看出,出生比苏黄米蔡京年代早很多的蔡襄,他的字基本还是走二王一路,甚至于用笔,结构方面,都与二王有惊人的像是。

  至于米黄苏这三位擅长尚意的草书,他们则是在继承了前人的笔墨后有这自己的的发挥。

  “我的意思是,和已经断定的蔡襄《脚气贴》相比,这幅字在用笔上,结构上完全一致!”

  而一向很支持许四海的徐邦达,这回却持存疑的态度,他的理由是这幅画在古代就已经修过,今天又修过,好些旧气给修没了。

  尽管他很看好这幅字,但画心旧气不足,他还存有丁点疑问,所以只能存疑。

  而谢稚柳老先生的意见也是存疑,他的理由是这幅字写得开合间略有拘谨,唐人法度太浓,他也存疑!

  三位先生的一番话,让已经先期鉴定过的皇宫博物院书画组的人心声惭愧,看看人家老先生,说对洋洋洒洒一番长篇大论,说的大家心服口服。

  说存疑,也是说出了自己的一番道理。

  王世襄也认为这幅字是对的,他还提醒书画组的人注意,要区分个人的性格脾气,所处的时代特点。

  蔡襄所处为北宋早中期,而米黄苏三个人都处在北宋中后期,此时社会稳定,物质繁荣,有足够的社会动力去推动个人书法上的拓展。

  他还建议,皇宫博物院也有一份蔡襄的自书诗长卷,这是已经判定为这真迹,可以拿了做个对比。

  这个建议好,大家都要许四海拿上这幅字一起到入宫,两下里对照下不就行了?

  许四海死活不愿意,还说他师傅临死前嘱咐过他,千万别把好东西带进宫里,搞不好就出不来了。

  “真假我自有定论,何况还有启功老师也认为是真迹,我更是不想炫耀啥,就让这幅字一直存疑下去好了。”

  “不行,我一定要怕判断出真假!”徐邦达倒是跟许四海扛上了,“此事一天不解决,我一天不得安宁!”

  徐邦达要许四海把字收起来,明天和他一起入宫,真要是这幅字被宫里收走了,他拿命来赔偿!

  “何必呢!”

  许四海深感徐邦达的话言重了,他还是觉得自娱自乐也挺好的,而且他坚信这幅字就是蔡襄真迹!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