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七章 病树前头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背后豪强的罪责,而紧邻河北的河内、河南等地也先后将朝廷的各项政策落地,无论是让豪强自纠,拆除僭越的规制,还是毁坏坞壁等等,推行的都格外顺利。

  河内郡是因为当地司马氏与赵氏起了带头,又见河北气势如虹的叛乱不出两个月就平定下去,所以推行顺利,而河南则是因为早些年受过几次兵乱,元气还没有彻底恢复过来,加之雒阳附近还有解忧等兵,成绩也颇为显著。

  对此,皇帝在对赵戬、田畴二人分别作出惩处的同时,也对两郡的长官诸葛玄、张济等人进行了嘉奖。皇帝的用意很简单,就是要用赏罚来刺激其他人,知道做什么事会有什么结果,趋利避害之下,必然会有更多人贯彻皇帝的诏令。

  即便郡守出身豪强,但有籍贯回避的三互法在,郡守可以无多少顾忌的对治下豪强进行处置——尤其是曹操之后秉承上意,推行了一道新的诏令,禁止本地人出任本地属吏。

  这也意味着无论是郡曹还是县吏,以后都不再由本地人通过荐举、征辟等方式出任,而将是直接由朝廷统一调配。这样做的好处既是避免了本地宗族垄断权力,架空郡县主官,又间接取消了地方长官的自行征辟、任免属吏的权力。

  虽然不能再与人形成‘君臣之义’,但若能清除掣肘,也是给自己增加权力,故而政令一出,除了许多地方豪强与即将被调任外地的本地人属吏表示不满以外,更多的地方官员都表示拥戴。

  朝廷的政策在地方上的贯彻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大,皇帝在短期内很快就见到了这样的效果,他满意的对贾诩等人说道:“地方刺史、郡守、县令从此不得自行征辟任用士人,今后除了我与天下臣民,其余人之间也不会再有所谓‘君臣之义’,彼等也就不会结成关系亲密的朋党。当年袁氏门生故吏成千上万,一呼百应,何其威武?以朋党乱政,根源就是来自于此,如今被阻断,以后也无复再虑。”

  贾诩很是认同的说道:“陛下可谓是了结一桩心事,今后豪强势力盘踞地方,架空守令等事也将不存,朝廷政令上传下达,一路通畅,这也是利于社稷百年的好事。”

  荀攸则是静静的说道:“从今以后,后来之人既不再有君臣之义,也不籍此成党。也会有师生之情,提携之恩,倘遇世道聩聩,更有忠义之士蜂起群聚。陛下不愿见士人集聚,然势既如此,又安能禁绝?”

  他这一番话让在座众人感到吃惊,所有人都忍不住看向皇帝。

  “荀君。”皇帝久久才说了这么一句:“你这是在劝我修德政啊。”

  的确,山头与派系是永远禁绝不了的,皇帝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只想让臣子互相的联系更薄弱一点,师生之情、提携之恩,哪里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