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二章 山越悉平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便宜十六策·思虑】

  建安六年九月。

  扬州,丹阳郡治。

  自朝廷两年前决议剿除山越,将其编户齐民以来,持节驻守于此的镇南将军、蒋乡侯徐晃便指挥麾下诸军在江东进行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如今吴郡、鄱阳、会稽北等地山越陆陆续续被平定,数万户山越从山中强制迁出,在附近的县邑落户定居,重新成为大汉的编户子民。

  剪除周边的山越威胁之后,为了彻底解决势力最强的丹阳山越,一举奠定剿贼胜局,徐晃特为制定了围抚并用的策略。

  在得到皇帝诏书准许后,他先是以镇南将军的身份给各郡县下发公文,命令丹阳、豫章、会稽、吴郡等严守边界,已归顺的山越百姓一律妥善安置居住,且视为汉民,移风易俗。

  随后,调集偏将军徐商、平越中郎将张绣、中郎将许定、文聘等部兵马据守险要隘口、修筑围困工事,断绝山越的内外往来。在与山越对峙的同时又令将士抢收山越种在田野里的稻谷,使山上的山越失去粮草来源、断绝盐铁等必需品供应。

  这一出困敌断粮的计策使山越贼首几乎束手无策,仅仅一年的时间里山越便组织上百次攻势试图冲破徐晃一手建立的防线,可每次都是如困兽般气势汹汹的下山,最后被张绣等人打得灰头土脸的回去,士气一挫再挫。

  终于在这个月底,大批的山越出山归降,前前后后、林林总总,仅丹阳一郡便收编了十余万人,徐晃在其中精选了精锐补充军中缺额,剩下的都以家庭为单位打散分布到各个县邑里安置定居。

  丹阳山越被平定后,残存在深山中的少数山越便只是疥癣之患,只需留下一支兵马、配合地方郡兵就足矣循序渐进的了结此事。

  当然,在徐晃看来,用武力逼迫山越下山归顺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法子,所以他经常要求扬州官吏要多施善政,使山民扬弃恶习,接受教化:“昔年汉室遭乱,民不聊生,黎庶宗族皆逃亡山林,结寨自存。如今天下乂安,郡县守令要多修德政,只要地方大治,山中逃民,自然会招手即来,倘若不然,黎庶复将入山为盗矣。”

  坐在下首的扬州刺史吕贡、丹阳太守滕耽等人则是恭敬的听着徐晃的话,两人的表情俱不如一。

  吕贡是南阳吕氏出身,当年徐晃率兵入南阳,兼任南阳太守时,吕氏是第一个主动投靠表忠的本地豪强。徐晃为此特征辟了吕氏为亲属,其中吕常、吕建等人是他帐下领兵都尉,作战骁勇,战绩突出。

  而吕贡则因其举荐,先后担任会稽、豫章等地郡守,最后被拜为扬州刺史。双方名义上与徐晃互不统属、但实际上吕贡仍保持着二者之间的‘君臣’关系,平时对徐晃下达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