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二二章 草原策略_从海岛县令到时空贸易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北临海,如今大夏的据点达到惊人的三千个。

  沿海地区的石油开发、矿产开采、木材加工和药材产业全都是搞得红红火火、如火如荼。

  这些工业集群的位置还发展出城市来,让此地的人口迅速突破百万大关,与北方四岛、苦夷岛等众多岛屿连成一线,成为大夏在北方的重要工业基地。

  南部与周国的辽东毗邻,隔着辽东长城相望。

  西部则沿着兴安山脉与草原民族的山丹国对峙。

  两年中,三国也没少爆发小规模冲突。

  尤其是新正七年,山丹三十万大军进入东北。

  被大夏一顿收拾给赶了出去,死伤了几万户,从此山丹再也不敢发动大规模战役。

  而是与周国同谋,双方合兵一处向西北方向去拓展战略空间。

  大夏陆军第二十军、二十三军、二十七军跨越兴安山脉。

  在西部的草原建立大夏据点,探索这片广阔的草原和荒漠。

  别说还真找到不少的矿脉,也收服了不少山丹的部落,在兴安山脉的西部草原搞得如火如荼。

  山丹肯定不高兴啊,毕竟兴安山脉西部可是他们的老窝。

  大规模作战肯定打不过大夏,只能小规模骑兵去偷袭。

  这边跟好基友北周商量好,让北周在辽东地区袭扰,周、山丹徐与大夏之间,小规模的袭扰战打得热火朝天。

  骑兵在草原,比之大夏战车还要有优势的多。

  来去如风、不限地形,每次沾点便宜就跑。

  就算占不到便宜也掉头就跑。

  反观大夏被影响的不轻。

  但是对这些蟊贼又无法可施。

  只能被动的应付,希望尽快建立机场打击山丹骑兵。

  在此期间,大夏与周国也一直保持着同盟关系。

  只不过是个人都知道,同盟关系早已名存实亡。

  如今周晋为首,联合北方山丹、西南越国建立的是抗夏联盟。

  虽然不停的准备后路,但同样也对大夏采取防御和袭扰。

  希望能够遏制住大夏的成长,争取为本国赢得发展时间。

  只是这个时间越来越少,南部地区几乎没有大夏的对手。

  也只有在东北地区,打一些鸡毛蒜皮的战役。

  临安养心殿,此时诸多大佬就是在商议东北战事。

  虽然集中在兴安山脉西部,但长期这么打大夏也窝心。

  “臣建议,尽快在草原边缘建立我大夏的军事基地,对北周和山丹进行反击!”

  枢密院副总理郑智和首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会儿枢密院已经只有参谋和出兵权了。

  统兵权在新正八年交给了新成立的军部。

  但是在哪打、如何打、打多大还是枢密院说了算。

  枢密院总理还是戚继光,不过下面有八位副总理。

  分别掌控着枢密院下属的诸多部门,郑智和就是管的参谋部和作战部。

  李成对于郑智和的提议只是点点头,并没有发表其他的看法。

  等待其他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