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章 近乡情更怯_重生之造富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放在老太太家里,她自己倒是和李卫民一块在工地上干活挣钱。

  小妹李卫红,现在刚上高二,后年就高考了,成绩不上不下的,上辈子最终考进了本市的师专,毕业分配到县里的高中,当了一辈子的老师,最后找了个同样是老师的丈夫,斯斯文文的日子倒也过的不错。

  李卫东斜倚在座位上,眼睛看着窗外,心底里的记忆慢慢的流淌着,他觉得自己得争气了,上辈子虽然说过得也算可以,但是直到知天命之年才算过得不错,其余的日子里都是为了钱发愁。

  他是懒散的人,但是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个懒散的有钱人,至少不能为了钱发愁才是最低的标准。

  不到四个小时的车程,走了四个半小时,一路上慢慢的晚点,到终点能晚上一天半天那都不是事,这个时候的火车就是这样,就算到了后世,也是在高铁出现后才慢慢的变的准时起来。

  检票口出来,就看到李卫民在门口挥舞着遮阳帽(草帽),李卫东心里松了口气,就怕李卫民看不到他写的信,感谢这个时候的邮政速度。

  显然是因为今年平信资费调整了才比较快的,今年年中的时候由原来的四分钱调整到现在的一毛钱,郑阳还为此抱怨了好久。

  把行李递给李卫民,掏出烟就自己点上了,吐出烟圈才感觉舒服起来。

  “哥,你这都抽上大鸡了,这烟可不便宜,我们工头才抽大前门来!”

  李卫东看了一眼,就知道怎么回事,拿起烟盒递给了兄弟。行李没有放下,一手接过烟盒,一抖手就叼起一根烟,就着李卫东烟头点了起来,烟盒顺手就放进自己的兜里,看抽烟的样子就知道是老烟民了。

  走出车站,李卫东跟着李卫民走到停自行车的地方交了五分钱,推出自行车。李卫东让李卫民拿着行李坐在后面,自己蹬了起来。

  从县城到李家庄需要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程,如果遇不到合适的车,靠着一双腿要走五六个小时,而这路,李卫东在四年前早已走的很熟,每周一个来回,大部分的时候是步行,有时候能遇到顺路的牛车,人家心善也会让他跟着走一程。

  一根扁担,一头挑着大饼,一头挑着书本衣服咸菜,他得感谢那时候的高中是两年,他走了三年,不然还得多走一年。

  一路上听着卫民说着家里的闲事,跟着父亲、姐夫在工地上的事情。

  现在条件好了点,起新房子的自然就多了,李卫东的父亲李承文是远近有名的木匠,而且还能干些泥瓦匠的活,所以哪家起房子都喜欢让他去帮忙,以前的时候就是给点粮食什么的,现在大家都能吃饱了,家里也不需要粮食了,大部分都给些工钱。

  李承文这样的手艺人,能给四五块钱一天,李卫民这样的一天也能给两块钱,姐夫高安邦算是半个木匠,一天也能给三块钱,只是这样的活也不多。

  过了徐家湾就是李家庄了,整个汉东省一半属于平原,一半是丘陵山地,徐家湾就是在二者交界点上,丘山县算不得老县,建县历史不足百年,一直到李卫东穿越的时候丘山县都没有发展起来,依然属于汉东省垫底的县。

  李家庄在个山坳里,庄子里好几百户,大部分姓李,少部分是几个外姓夹杂在里面,姐夫高安邦就是其中之一。

  村子里的土地极少,大部分村民都没有出过县城,所以李卫东是李家庄唯一一个靠着上学走出去的大学生,李卫东回村肯定一会就传开。

  看着眼前的这个土屋,李卫东心里满不是滋味,如果不是他坚持上学,后来又到BJ上学补助不够用的,家里接济着,恐怕这屋应该翻新了。

  如果大家喜欢,希望收藏推荐,谢谢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