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9 踹开国产科幻的大门_影帝从签到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筹备开拍花了4年,但真正有这个念头,在13年,那个时候,叶秦找上我、郭凡,还有文木野,但是交代的方向不一样,他是《药神》这类现实电影方向,而我们,是星辰大海。”

  路阳看了眼郭凡,示意他来接话。

  郭凡拿起话筒,低沉缓慢道:“叶秦很郑重地把项目交给我们,印象里有句话他说的很深刻,‘拍坏了,我们是烈士。拍好了,我们就是英雄’。

  国产科幻电影,总要有第一个人站出来,已经落后好莱坞这么多年,怎么能畏首畏尾,所以叶秦就当第一个人,拉上我们俩,从零开始打基础,从《星际穿越》、《火星救援》、《普罗米修斯》、《天降浩劫》等好莱坞跟组历练……”

  叨叨的话虽多,但全是科幻片的经验。

  郭凡、路阳毫不藏私,面向首映礼全场的导演、制片、投资人,分享科幻电影摄制的理解跟难点,满满的干货。

  顷刻间,被《流浪地球》燃的头脑发热的投资人们,慢慢地冷静,重新审视,光第一个门槛就堵死99%的人。

  逻辑自洽的科幻故事小说,太稀有了!

  王常田摸了摸下巴,打消了投资科幻片的念头,瞥了眼任宇一,语气发酸道:

  “恭喜任总啊,跟投上好项目,光线想投却投不了。”

  “哈哈,人人都知道叶总主演的是香饽饽,企鹅也只投了一点点,还是叶秦看在科幻文学合作上。

  任宇一伸出5根手指:“今后的五年,叶光纪会跟《科幻世界》、企鹅影业、阅闻集团合作,对海内外推出科幻文学征集活动,征集软、硬科幻小说。”

  “有收获了吗?”王常田问道。

  “还是淘到几本不错的,叶光纪已经买走《死在火星上》、《开端》的版权。不过科幻电影,难还难在制作上,国内懂改编、懂原创的编剧,比文还稀有。

  更何况影视需要强大的特效工业体系,恰恰这是国产电影生态的软肋。”

  任宇一的话,也传到喇培慷的耳朵里。

  “任重而道远啊!”

  他的这一句感慨,任仲仑、于小冬、杨受成等影视大佬深以为然,目光齐刷刷地对准叶秦。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但叶秦没有前人,只能开天辟地。

  “《流浪地球》75%的特效是由国内的特效公司,也就是叶光纪整合的‘度量衡’独立完成,25%交给数字王,视觉效果上没有明显的参差。”

  他兴奋地汇报战果:“其实跟好莱坞的成熟科幻工业体系相比,华语工业化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但是《流浪地球》万人的团队,就像一颗颗科幻种子,迟早会遍地开花……”

  还是那句话,钱给足了,不是人才也是人才,这一版的小破球,特效肉眼可见地已经逼近好莱坞A级的中上水平。

  “我们的华夏科幻迷们很可爱,明明看了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