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一章 遭遇战_定鼎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出动,只是出动了一千士兵,如今还有接近两千人在后面等着。随时都有可能出击,到时候明军能不能挡住就不好说了。

  这个情况,贺九仪当然知道,他现在就是要让明军冲破清军的防线。只要清军后阵被后退的军队给冲的送动,他就就能带着明军搅乱清军的军阵,然后从容的带着明军后退到勐缅。这样就能保住大部份的明军,否则明军一旦被清军大阵给咬上,贺九仪实在是没有把握能带多少明军回去。

  其实这也就是明军被清军压着打了十几年,造成大部分明军心里,基本上都已经魔障了。对上清军,只要稍有挫折,想的不是这么挽回,而是怎么带着军队撤退。所以往往只要和清军对阵,开始都还打的好好的,互有胜负。但是一旦清军坚持长一点时间,或者亡命的冲上几次,让明军看不到立即战胜利的现象。明军这时候基本就是溃败,要么就是将领,直接带着大军早早的撤退。

  看整个清军进入云贵开始,一直到后来的所有战事。不管是李定国,还是白文选,或者是其他将领,都是一样。明明打的好好的,但是突然就莫名其妙的开始撤退,然后就是败退。根本就没有一处明军坚守过,也没有反击过。

  就连最后李定国的磨盘山之战也是,明明是布置妥当的伏击战,结果呢?清军都进入伏击圈了,唯独是没有按预先设想,完全的落入明军的圈套。结果被卢桂生出去一报信,打乱了伏击顺序,明军顿时就阵脚大乱。

  就算是这样,李定国的军队也是以逸待劳吧,而且是占据了地利。但是结果打了个两败俱伤,伤敌一千自损一千。这不乏有长期败退的心里作用,本来好好的伏击战,大家都觉得信心满满,结果突然变成了遭遇战,大家心里就觉得打不过了。要不是李定国在一线督战,可能当时明军就败退了。

  而且李定国在当时也估计是信心满满,没有考虑到如果伏击失败了该怎么办。如果当时李定国联络其他军队,在清军背后也安排两支军队。不说是攻击,就是作为疑兵,虚张声势。估计清军也没有死战的决心了,然后趁清军撤退的时候,大军压上追击,也不会导致磨盘山战后,李定国因为兵力损耗太过,手里无兵只好带着军队撤退。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本来信心满满的想要打败清军,但是一交手才发现不是这样的,将士的心里,顿时就失去了必胜的信心。虽然在贺九仪和胡顺都的鼓舞下,依然还在攻击清军,但是已经少了之前一往无前的士气。

  而贺九仪也没有了出发时的雄心壮志,只想着怎么带着军队返回勐缅,然后借助城墙来挡住清军。这样一来,虽然明军依然看起来攻势汹汹,但是实际效果就没有多大的战果。

  刘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