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七章 为工学正名!_大隋嫡长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到皇庄旁的工学馆门前,准备领取书本。

  而今纸张还非常的珍贵,包括书册、文牍,多是以竹简书写。也只有到了唐宋之际,宣纸、竹纸的大规模应用普及,纸张从官方到民间,才逐渐成为最重要的文字载体。

  当负责发放书本的工学弟子,抬着几个竹筐,将一筐筐书册送上前时,便是前方处变不惊的房乔,也瞪圆了眼睛。

  他们还以为是摘抄的竹简!

  什么时候?纸张这么不值钱了?

  而且如此多的书册,又是如何印刷而成?

  原本因为学院第一年,学习之杂,而心中思动的士人们,此时仿若公鸡被掐住了脖子一样。

  一人试着拿起其中一本,上书“文集”,但看到里面清晰之字迹,另有《论语》在内的诸多圣贤书节选,此人满怀激动,特别珍惜,双手小心翼翼的拿着,竟是情不自禁地当众朗诵起来。

  其他人,在看到书册所录,还有这些轻薄的书本后,惊讶之后,亦显出几分鼓舞。

  “玄龄,还有诸友,昨日尚以为,我等缴纳如此多的书册费用,会是昂贵,今日所见,完全值当!不知我等这学院,何以如此得到这么多纸张,又如何印刷的这般清晰?至少我于长安城内,居住数年,从未有过见闻!”

  同房乔一同进入儒学深造,又恰好分到同舍的前舍友王志,手握书本,感慨万千。

  其父前年调来京师为京兆府官吏,因官职低,且无推举之往国子学的门路,遂来理工学院而做尝试。

  但短短十余日内,从考试,到书本,另有学院中的布局,都刷新了王志之感观。

  房玄龄拿着书本,仔细阅览后,神色渐渐平静下来,抬头望向上首的工学馆牌匾,还有内中能看到一些走动的匠工和新入学学子,若有所思。

  ……

  事实上,士人们手中竹纸,早于正月间,于杨昭为云定兴安排下,就有改进出现,杨昭随之为江南去信,以请他阿爷,按照步骤,借江南之地的优势,帮之铸造一批。房乔等人手中的书本纸张,也正是在四月初,才从江南地区运送而来。

  而早于二月中,又于杨昭的思路下,本在该数百年后出现的活字印刷术,也提前面世。为了赶上学院的教学进度,近几十日内,在王隆、王孝通等人编著下,皇庄的工学馆内,匠工们日夜不停,这两天才制造出了普通的语文和算术课本。便是上面的墨汁,还有些新鲜。

  数种事关文教技术的改进,杨昭原来打算作为礼物,献给六月生辰将至的皇祖父做寿礼。但知晓瞒不住,故于试验成功后,他马上就做了告知。

  二圣对爱孙的创造想象力,见怪不怪。但在月前看到纸张,还有得闻活字印刷术的神奇后,顿晓得其中巨大意义。忙使少府安排人手,印出几本书册,让他们看看。

  便是在今日,虽知晓城外的学院已经开学,但杨昭没有出去凑热闹,原因就在于,少府将书籍送来,他接着被二圣叫住了!

  皇宫,甘露殿。

  杨坚和独孤伽罗,一人一手少府督造的书本,正一边翻开,一边向皇孙杨昭问话。

  少府所造的书籍,自是要精美整齐许多,看得二圣双双有些爱不释手。

  “皇祖父,皇祖母,这只是竹子做的竹纸,因南方盛产竹,足可大力推广。另外,孙儿还让匠工在尝试用树皮做纸,过几日就应该有结果了!

  在孙儿看来,这些都是匠工们的努力!更关乎国计民生!夹杂百家之说!

  此亦是孙儿在学院设置工学的初衷!”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