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九章 听听这是人话吗?_大隋嫡长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则留在长安。

  同李百药说了两句,杨昭态度更加端正,有了李百药这个年纪轻轻的天才大能,那其他呢?

  “老夫祁县人王隆!”

  旁边的老者,年近四旬,相貌魁梧,精神抖擞,见皇孙杨昭走来,主动自我介绍道。

  杨昭对这个名字不陌生,他皇祖父前两日还同皇祖母聊起这个退隐不仕的“铜川府君”,暗道可惜。此外,杨昭记忆深刻,他没记错的话,这可是文中子王通之父!写过《滕王阁序》,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祖!

  王家的文学基因,何其强大!

  杨昭忙深深一拜:“杨昭拜见王公!王公大名,我早有得闻,经常听到皇祖父提起,说您是国家栋梁,不仕乃是大隋的损失!”

  “当不得大王如此赞誉,我不过一闲人罢了!受晋王所邀,能来长安,教授学子,也是我的期望!”

  王隆忙将杨昭扶起,见杨昭如此聪慧客人的样子,不由得想起家中年方九岁的幼子王通,眸光一动,不禁出言考核起来。

  他的提问有些偏,就是李百药等人听去,也不由得皱眉沉吟。但没想到的是,皇孙杨昭没做多少思考,就说出了出处,给出的答案,完全符合标准,这可令王隆等人大吃一惊!

  一如牛弘当日初见杨昭一样,深感孺子可教!

  “在下王孝通,见过大王,在下于《九章算术》和《缀术》,略有研究!”

  王孝通!!!

  这不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三次方程式及其解法的猛人吗?

  而今的王孝通,精于算学,于河南一带很有名望,年不过三旬,在将《九章算术》、《缀术》研究透彻后,他甚至提出了不少批评,从去年开始,甚至在著写自己的算学书籍《缉古算经》。

  杨昭随之主动同王孝通聊起了数学,不论是杨昭的心算,还有解题等思路,都让王孝通惊为天人!

  天下竟有如此年少,就能学到算术精髓之人,在听到是杨昭自行领悟贯通后,王孝通看了旁边的院墙,恨不得一头撞上去,于许多方面,他研究了大半生,竟不如一名孺子。

  术业有专攻。

  王隆等儒生,面对深奥点的算术知识,虽说如听天书一样,但看到王孝通的表情,即知晓皇孙昭在此的天赋。

  同王孝通交谈罢,迎着十来人的目光,杨昭感叹道:“诸位长辈能来大隋理工授课,功在社稷,我对此非常感激!

  在崇德馆里,连牛公也说,我天赋非凡,他生平仅见!

  当年的项橐(tuó,孔子之师,被尊为‘圣公’),恐怕也不过如此!

  但我知道,学无止境,我年纪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后诸位先生于理工学院授课,那也是我的恩师,我将努力探索学问!绝不辜负先生们的教导!”

  希望你们不要被我的学习领悟能力惊到,像太学六儒一样,自闭到回山东老家了……

  杨昭默默在心里加了句。

  王隆等人闻言,动了动嘴,但都没有反驳。

  皇嫡长孙杨昭的天赋,确实是世间罕见!

  今日初逢,就将他们震撼住了。若是皇孙将来以学问,名扬天下,成为大贤,那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总之,这一趟来得值!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