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4章讨逆檄文_好男儿留什么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这样定了,谁要是再敢多言,朕就让他领兵南下。”

  本就支持康熙亲征的索额图鄙夷地扫视了被康熙怼的无话可说的一众王公大臣,再度叩首道:“奴才遵旨!”

  “奴才等遵旨!”

  南书房大臣李光地、高士奇等康熙心腹重臣也纷纷附和,杰书等满洲宗室在无奈之下也只得山呼起来。

  “好了,朕此次南征,就由信郡王、简亲王、佟国维、尹桑阿等人随驾,南书房大臣也随行,杰书你和索额图辅左太子监国,万不可懈怠,高士奇,你替朕草拟一道讨贼檄文,务必要让天下人知晓祸乱的根源不在我大清,而在马逆,要让百姓们知道,跟随贼寇作乱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既然亲征之事已经定下,康熙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不过他向来工于心计,还是点名令鄂扎和喇布这两个不稳定因素随军南下,这样也能保证京师不会生出太大的乱子。

  皇帝亲征可不比亲王、郡王出征,朝中要准备许多事情,头等大事便是要点选亲征的兵马,然后是地方支应,行军路线制定、各地督抚总兵联络事等。

  至于大军所需的钱粮,因江南清欠事,尚能支撑十万大军一年调用,故尔暂时却不需担心。

  皇帝亲征可不是随便下一道圣旨,大军就能立即出京的。经过近十天的廷议,清廷最终决定抽调前锋,骁骑、健锐、善扑等八旗禁旅一万五千人,并征召外藩蒙军两万六千人供皇帝直接调遣,同时令天津、真定、宣化、马兰、泰宁和通永等镇营兵五万,由直隶提督胡拜统领,先行赶赴南阳府,等候御营调令。

  康熙执意亲征,议政王大臣会议又全票通过,太皇太后布木步泰也不好过分干预,毕竟皇帝已经三十一岁了,所行之事也是为了满洲人的江山社稷,因此只得再三叮嘱皇帝一番,让其南下后,万不可一意孤行,要多听群臣的意见。

  与此同时,高士奇草拟的讨贼檄文在呈康熙御览后,也通过八百里加急传檄江南各处,当真让人读之热血沸腾,为之激动。

  “马氏父子,穷蹙来归,我世祖章皇帝念其输款投诚,遂不念旧恶,投之军旅,赐封官爵,恩至极矣。其所属将弁亦尽数封赏,思赉有加,待之不可谓不厚也。

  “讵意马氏父子性类穷奇,中怀狙诈,宠极生骄,阴图不轨,先随吴逆反乱云贵,后奉伪明构乱两广,以一人之心,惑天下人心,为一已私利,置万民于水火,径行反叛,背累朝豢养之恩,逞一旦鸱张之势,横行凶逆,涂炭生灵,理法难容,神人共愤。朕今亲提大兵百万,良将千员,举义南征,兵威所至,刻期荡平。”

  “但念桂、粤、地方官民人等身在贼境,虽心存忠义,然不能自拔;或被贼驱迫,怀疑畏罪,大兵一到,只恐玉石莫分,朕心实不忍耳,爰颁敕旨,通行晓谕,尔等各宜安分自保,无听诱胁;即或误从贼党,但能悔罪归诚,悉赦已往之罪,不复究治。至尔等父子兄弟亲族人等,见在直隶各省,出仕居住者,已有谕首,俱今各安取业,并不株连。尔等勿怀疑虑,且有能擒斩马逆父子或投献军前者,即以其爵爵之;有能诛缚其下渠魁及兵马城池、归命自效者,朝廷自当论功从优叙录。朕不食言。尔等皆朕之赤子,忠孝天性,人孰无之!从逆从顺,吉凶判然,各宜审度,勿贻后悔。地方官即广为宣布遵行。”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