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3章 极北之地_崇祯之军火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带上脚镣,在明军喝骂声和皮鞭声中,前往破损的城墙处,修补城墙。

  第二日,充分休息的明军从城中开拔,分成多个小队开赴周围的堡子和驿站,大范围的清除残余的建虏,收拢包衣奴隶,用来修城、垦田。

  同时,开原城中,一部分装备精良的雪橇兵,向更北方挺进。铁岭城中也派出了精锐士兵向着西北方向杀去。

  驻守抚顺的宋献策也收到了崇祯的军令,点了人马,向东扫荡。

  自此,辽北三城全部被明军收复,周围的堡子、驿站和村落,也被逐步掌控。

  大明一雪“萨尔浒之战”的耻辱,重新控制辽东。

  沈阳。

  崇祯派人在建虏的伪皇宫前,准备建造“平辽之战纪念碑。”

  纪念碑西侧面,将会详细刻录从万历十一年大明敕封努尔哈赤为建州都指挥使开始,到他逐步征服女真诸部,占领整个辽东、入关劫掠的罪行。

  纪念碑东侧面,则准备阐述记录平辽之战的经过。

  纪念碑背侧,则要将平辽之战中阵亡将士姓名,雕刻上去,供世人瞻仰。

  此外,在纪念碑底座,还将雕刻孙承宗的关锦宁防线示意图、辽南之战、沈阳围城战等浮雕。

  这项工程很是浩大,估计半年以内都难以完工,但是崇祯觉得很是值当,甚至亲自题字:“平辽英雄纪念碑”。

  北征将士本以为这座纪念碑是为了歌颂崇祯皇帝雄才大略和丰功伟绩而建造。

  在各种细节传出来后,将士们才知道,这座纪念碑竟然是为了纪念阵亡将士、表彰有功之臣而建造。

  对崇祯的敬仰,可谓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紧接着,崇祯下旨加工“平辽英雄勋章”、“大明中兴勋章”的消息传了出来,近万条的封赏名册也在加紧编纂,引起了又一波轰动。

  崇祯虽然重视这些事情,但都安排给了军中文职去讨论和草拟,他的思维,已经扩散到了更广阔的地方。

  战争只是初级手段,战后的移民、开荒、治理、发展等工作将无比繁杂,这些事情虽然可以全部派给内阁操持,但崇祯必须拿出大的方向,以便下边的大臣制定具体计划。

  崇祯更在意的,还有兴安岭和黑龙江以北的广阔土地。

  这个时代,以大明的国力,几乎没有能力前去开发。

  沙俄用了几十年开拓西伯利亚,甚至到达了阿拉斯加,也只是修建据点,难以真正实现大范围定居和控制。

  大明身受儒教影响,本就没多少北去拓土的动力,再加上小冰河时期的天气和朝廷无利可图,更不会考虑北去了。

  但是崇祯深知那里在后世时的重要性,虽然苦于国力不足,难以北拓,但依然不愿意袖手旁观,让沙俄轻易窃取广博的领土。

  崇祯思量了很久,召来田守信,自己口述,给太子下旨。

  “开原城往北,还有6000里土地,那里有肥沃的耕地和广阔的森林,更有数不尽的矿藏,大明缺煤炭、缺铜铁,更缺原木、金银,很有必要北去开疆拓土,但苦于国库财力有限,朝廷无法派人北去。

  因此,朕认为应倡导大明百姓组队前去。

  朕听闻,极北之地,有白熊、白狐、白鸥等祥瑞之物,可令百姓前往捕捉,一旦集齐三种祥瑞,可封他爵位,同时在极北之地划出万亩土地,赏赐其人,供其世代居住。”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为你提供最快的崇祯之军火大明更新,第233章极北之地免费阅读。

  请收藏:https://m.yuedu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